11月,比亚迪宋MAX月销破万,取得了辆的好成绩;另一辆在10月16日上市的GL6在上市首月即杀入合资MPV销量第三位(与第二名奥德赛仅差1辆),11月即以辆的绝对优势猎得榜眼之位;大众蔚揽11月销辆,年累计销量已达辆;刚刚上市月余的别克阅朗,11月···
种种迹象都表明,曾不被看好的MPV与旅行车市场并非是一潭死水。而以宋MAX为首的新晋MPV更用一次又一次创造的爆款“神话”,刺痛着当初一而再再而三看衰MPV市场的车厂们的“愚钝”神经。
实践不断证明,汽车厂商们只要能够掐准市场脉络,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从供给侧的角度谋划产品,无论当前市场基盘几何、受众多寡,皆能获得成功或取得较为喜人的销量成绩。
主流市场已被主流车厂瓜分
由于中国汽车消费尤其是SUV消费的井喷,最近几年,各大车厂几乎无一例外的在SUV产品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哈弗H6、吉利博越、传祺GS4等为首的国产紧凑型SUV长期雄踞SUV排行榜前列,合资方面也有大众途观、本田CR-V、丰田汉兰达等众多爆款明星级SUV产品。的确,中国消费者对SUV的热情在今天已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SUV的市场表现也没有亏待众车厂的苦心经营。
然而市场的热烈往往伴随着竞争的惨烈:当下国内销售的SUV产品在款左右,然而月销量在台以上,称得上“还行”的SUV只有70款上下;月销量在台以下的SUV实际要占到了总数的一半。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排在后60名的60款SUV销量(以11月销量为例)相加,其总和仍然敌不过哈弗H6一款车型的销量!
在轿车市场,这种现象同样也让人担忧。月销量在台以下的轿车总数接近款之多,月销量在台以上的也仅有70款左右。以轩逸、英朗、卡罗拉、朗逸为代表热销车型更是霸占了轿车市场的大部分蛋糕。
纵观全局,无论是SUV还是轿车市场,均呈现出少数畅销车型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多数车型为小部分市场份额大打出手头破血流的境地。
列举出这些数据绝对不是我们想要数落那些在竞争中败下阵来销量表现不佳的车厂,恰恰相反,我们更希望有部分车厂能够悟到:与其花大价钱大精力投入到市场相对稳固且竞争异常激烈的细分市场,不如从供给侧入手,探寻中国消费者的深层需求,打造针对消费者痛点,而非所谓市场流行的产品,比如像宋MAX、别克GL6这样的MPV和一汽-大众蔚领这样的跨界旅行车市场。
车厂在产品立项时应切中消费者痛点非市场潮流
在MPV市场萎靡不振之时,宝骏以的推出名震天下,扶摇直上的销量也让宝骏为了上汽通用五菱的谱写了又一出《神车童话》。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崇拜者与模仿者的到来,可是这些后来者大多没有再现宝骏的辉煌,缘何?
因为车厂在造车的时候,眼睛是盯着宝骏来造的,结果就是其呈现出的作品与宝骏无论是设计、尺寸还是产品内核都无二致,可是市场从来就不需要第二台宝骏。
同为后来者的宋MAX和别克GL6为什么能够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产品立项之初就充分Get到了各自细分市场消费者的痛点所在:当下10万级国产MPV的痛点为何?设计更趋向于工具车而非时尚的家用轿车,这就是痛点。很多消费者不是对空间没有需求,只是因颜值和面子原因而转投轿车与SUV的怀抱,宋MAX的出现则打破了国产MPV颜值掉线的掣肘,一举成功。
15万级的合资MPV有本田杰德、也有途安,可二者皆有明显短板:杰德设计时尚,可它的6座版本第三排乘坐空间表现非常局促,底盘硬,整车调教趋向运动,实非大家庭的好选择。途安舒适性尚可,可设计保守颜值普通,第三排座椅也只能作为短途乘坐之需,且自动挡车型17万的售价导致门槛过高,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待到更高颜值、更大空间、更低售价的GL6出现,消费者自然而然就回来了。
实际上除了MPV我们还要注意到一汽-大众蔚领这款产品,大众蔚揽11月销辆,年累计销量已达辆,几乎以一车之力成功开启了十多年不被人看好的旅行车市场。而且事实正面,这类车型还挺有市场。
没有“冷门”市场,只有热门车型
在过去很多年,各大厂商皆重“需求侧”,喜欢趁波逐浪随波逐流,对于“供给侧”的研究投入甚微,造出来的所谓新车千篇一律。譬如我们在给网友推荐车型的时候,往往就会发现几个选项本质上差不了太多,选谁都一样。作为汽车业内人士尚且如此,消费者又何以能从数十款车型中挑到你家的产品?最终的抉择,怕是全凭着价格或是品牌好恶下定了。
比价格必然导致车厂和经销商的利润下滑,拼口碑势必需要主机厂投入更多金钱与时间沉淀。想要从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突围,随大流绝非上策。车厂只需抓住其中之一二,审时度势充分深入研究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从“供给侧”入手,为其量身定制打造方才是打破桎梏的上上之策。
造SUV、MPV、轿车、旅行车不重要,市场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在于你如何造?成品能否契合消费者所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