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亚迪 >> 比亚迪类型 >> 正文 >> 正文

悬崖边的小鹏汽车活着可以,体面很难

来源:比亚迪 时间:2024/1/12

“蔚小理”你最pick谁?

3月17日,小鹏汽车公布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业绩不及预期。

根据财报,小鹏年总营收为.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第四季度营收51.4亿元,同比下降39.9%;全年净亏损为91.4亿元,同比扩大88.01%;亏损扩大的同时,毛利率也在下滑,从年的12.5%下滑至年的11.5%。

对比之下,蔚小理的其他两者,表现似乎稍微好上那么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而已。

压力正在“蔚小理”之间来回传导。

小鹏深陷企业管理危机,新车定价备受诟病;蔚来增速下降、产品同质化,产品深陷舆论漩涡;理想的动力系统长期有争议,左右也逃脱不开话题中心......

其他新能源车企,更是各有各的难题。

今年似乎又是一个不算太平的年份。

在历经了特斯拉疯狂降价,合资燃油车向现实妥协等等行业巨变后,似乎预示着,将是一个汽车行业更加内卷的一年。特斯拉打响价格战,国内至少已经与30家车企,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这场激烈的价格追逐战。

对于那些本就难盈利、甚至深陷亏损泥潭的车企来说,这不是个好兆头,却又逃脱不开。

1月30日,小鹏官宣了新总裁加入,作为原长城汽车“二号人物”的王凤英,在外界几多揣测后加入小鹏。

大家都在猜测,新的人事变革能否带领小鹏重拾往日辉煌。只是,小鹏虽然开始了“自救”之路,但这条路能走多远,还很难说,毕竟问题的存在已有多时,“刮骨疗伤”效果几何,还很难说。

急于变革的小鹏

如果没有其他两家的对比,小鹏的表现也许没那么糟糕。

综合三家去年全年的财报来看:营收上,蔚来和理想年营收分别为.7亿元、.9亿元,接近小鹏(.6亿元)的两倍;亏损上,小鹏不及蔚来的净亏损,前者为91.4亿元,后者为.37亿元,但两家都大幅超过了理想20.32亿元的净亏损;公司毛利方面,同期蔚来和理想分别为10.4%和19.4%,小鹏11.5%的毛利率略好于蔚来,但同样,两家跟理想的差距都不小。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坦承,去年宏观环境和新能源车行业的竞争带来很多挑战,使得小鹏汽车业绩承压,这些压力也让小鹏汽车更早看到行业的挑战和公司的问题。

但综合各方人士透露,无论是内部管理、组织架构、市场策略,小鹏的问题早已存在多时,小鹏对于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改革很难称得上早。

去年,何小鹏大刀阔斧对集团进行新的人事组织调整,明确了集团未来的目标方向。只是,这些调整很难在短期内体现在财报上。

从销量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今年一季度,蔚小理中,只有小鹏预计一季度销量及营收同比减少。

曾经对标特斯拉的小鹏,距离特斯拉似乎越来越远。

1月26日,特斯拉发布了年全年财报,在财报会上,马斯克称“在各个层面上,这都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

最好的一年对应的,是特斯拉历年最好的成绩。

根据财报数据,财年,特斯拉实现总营收.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同比增长一倍多,达到亿美元。毛利润为.53亿美元,同比增长53%;总毛利率为25.6%,相比去年微增0.3%。

成绩斐然,不难理解的马斯克的“得意”之处,这一成绩下,特斯拉一跃成为净利润仅次于宝马和法拉利的第三大盈利车企。

对比国内的新能源车企还未能从亏损的泥潭中走出(当然传统车企和比亚迪除外),国内的新能源车企,有一个算一个,都十分羡慕,但也只是羡慕。

特斯拉这种多点开发的策略,不是谁都能学。小鹏想学,但还没学好,未来能不能成为特斯拉第二,也得打上问号。

虽然不少人对马斯克不感冒,虽然特斯拉早前也面临生存难题和各种质疑,但现在它活下来了,甚至还很“滋润”。在国内新能源车还在搏生存机会的情况下,特斯拉很难不让人羡慕。

本文尝试从特斯拉的主营业务(也就是汽车业务),和其他业务两大块进行梳理,尝试给出特斯拉有如今辉煌的原因,进而回答,为什么各方面都有特斯拉痕迹的小鹏,很难复制前者曾经的荣耀。

当然,文章囿于篇幅和笔者个人观点,难以囊括所有可能性,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难成特斯拉第二

1.难学的汽车业务

除却毛利率,特斯拉另一个亮眼表现是汽车交付量,四季度特斯拉交付量约为40.5万辆,全年新车交付量为.38万辆,均创下交付量新高。

持续爬坡的产能,日益完善的自动化生产体系,成为特斯拉冲销量、降成本、甚至打起价格战的底气,也羡煞多少新势力。

这是车企的保命绝招,但这并非特斯拉的一日之功。

年特斯拉交付辆左右,年约2.2万辆,年交付超3万辆,并于当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年交付约5万辆,年交付约7.6万辆,年交付首次突破10万辆。这期间,特斯拉多次深陷交不出货的泥沼,公司也面临巨额亏损,一度靠马斯克其他公司输血才活下来。

那时候,没人能想到特斯拉会有今日成绩。

到年,特斯拉交付24.8万辆,首次超过比亚迪,年全年交付36.75万辆,年接近50万辆,年交付超93万辆,年全年则直接上涨到万辆,虽然销量被比亚迪反超,但已达产能巅峰。

从上文数据来看,特斯拉产能爬坡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而这中间,中国工厂的产能贡献颇大。

在来中国之前,特斯拉的品控和产能都难达到目标,上海工厂建成并逐渐实现产能爬坡后,中国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和高质量的劳动者素质,让特斯拉摆脱产能和品控压力,同时还收获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

此后特斯拉市值和股价双双突破,可以说在中国投资建厂这一决策,帮助特斯拉率先抢占了全球新能源车市场。

我们之所以说特斯拉的神话很难复制,是因为这样的机遇和窗口期,对于其他所有车企来说,也许很难再有。

曾经的特斯拉,交付量只受到产量的限制,只要产量能达标,就没有卖不出去的车。但现在,别说新势力,特斯拉自己可能都做不到。

新能源车竞争的池子,已经越来越挤。特斯拉,抓住了最好时机,而好时机,从来都是转瞬即逝。

再看国内新势力。“蔚小理”成立时间集中在和年,从曾经被嘲笑是PPT造车,到现在成为新能源头部车企,三家的成绩看起来倒也过得去,期间也有过风光的时候,但各种质疑和问题一直没少过。

虽然我们说,行业发展初期问题多无可厚非,但问题分轻重,小鹏现在面临的困境,没有一个容易面对。

年小鹏交付量堪堪过万,年交付约2.7万辆,年交付约9.8万辆,年交付约12万辆。

如果说我们用特斯拉的交付量来和小鹏进行对比,委实失却公平,却也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且这个差距鸿沟,一个很大的可能是越来越大。

即便是拿小鹏和蔚小理中其他两家对比,小鹏也稍逊一筹。

蔚来年交付约1.1万辆,年交付量超2万辆,年约4.37万辆,年为9.14万辆,年为12.2万辆。

理想年交付3.26万辆,年交付9.05万辆,年交付13.3万辆。

今年,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年预计交付量将达到万辆,如果没有不可抗力因素,“很可能生产万辆”。

这一边,特斯拉在进一步扩大规模效益,均摊生产成本。另一边,国内新势力们还在为产能忧心忡忡。

2.难模仿的多点开花模式

小鹏之所以被认为是国内最像特斯拉的企业,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多点开花”的业务模式像。

马斯克旗下公司业务不少,包括脑机接口Neuralink,太空旅行SpaceX,地下隧道BoringCompanies、星链Starlink,人形机器人Optimus,太阳能Solarcity等等。

何小鹏呢?作为创始人,虽然盘子没这么大,但也颇受资本市场欢迎。

无论是以造机器人为目标的“小鹏鹏行”,还是发布了第二代概念车的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何小鹏本人背书的三家公司都在紧锣密鼓的推出自家的产品,背后更是有IDG这样雄厚的资本支持。

不过,“副业”虽好,不是谁都能做,一着不慎,甚至可能拉主业下水。

特斯拉曾因为马斯克过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