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比亚迪这家公司,前不久其宣布将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从靠燃油车赚钱来补贴纯电车,到丢掉这个相对来说还比较赚钱的生意,比亚迪花了20年时间。那么为何要丢掉燃油车?很多朋友,包括比亚迪自己都解读为全力转型,总之全是溢美之词,但我从其财报中看到了一些端倪?
我们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其新能源车的产能已经完全饱和,乘用车的利用率达到了99.5%,而商用车更是超过%。也就是说年新能源车热销,已经把产能用完,急需要新的产能来补充预计还会持续的销量增长。
从比亚迪的销售情况来看,77.8%的乘用车都是新能源车,商用车更是%全是新能源车。在这种情况下,原来靠新能源车做宣传,传统燃油车走量和赚取利润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了,传统燃油车反而成为需要下决心砍掉的鸡肋产品。
从气泡图来看,年比亚迪的经营情况相当不错,营收额和营收增长率都创下了十年来的历史新高,以最大的气泡位于图中,最高的位置;而净利润表现却一般,处于中间偏右的位置,低于、和年。
比亚迪的营收并不小,如此大的体量下。增长却很快,仅在年出现过小幅回调,然后又恢复高速增长,年和年比,仅5年时间营收就翻了一倍。
而净利润的增长就表现得一般了,受行业的影响,有增有减,年和其6年前的年比,只能算差不多。
说到比亚迪,肯定有朋友会想到特斯拉,我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视频,当主持人问马斯克对比亚迪的看法时,马斯克一通不怀好意的傻笑,并出言讽刺。
马斯克有资格讽刺比亚迪吗?我想对比一下两家的业绩就会有答案了。
特斯拉的营收是用年4月11日的市场汇率简单折算
我看可能还真有那个资格,因为特斯拉的营收规模在年还不如比亚迪,但每年都有更快的增长,在年就追平,年已经超过比亚迪50%了。我们要知道特斯拉82%的业务都是汽车销售,而比亚迪这一比例我们后面要说到,是52%,也就是说特斯拉的新能源车的营收是比亚迪的两倍多了。
如果再比较一下净利润,特斯拉就是比亚迪的10多倍了;销售净利率也是比亚迪的6倍多。我们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年,比亚迪的毛利率也是下降的,而且这一降,已经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虽然年受原材料涨价,特别是芯片涨价等影响,但这多少让人对其后续的业绩有些担心。其净资产收益率也是比较低的,这主要和其财务战略等有关,也就是其财务杠杆用得并不大。
此外扣除了比亚迪的其他产品
年,比亚迪52%的产品是汽车及相关业务,同比还下降了两个百分点,这两个百分点的占比增长在了手机部件和组装业务上。比亚迪可能需要尽快完成分拆手机部件这类业务,把主要精力用到越来越激励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来,以免两个不太具有协同作用的业务相互影响。
虽然境外业务有所下降,但还是有三成的比例,也还算不错了。这里我要说一下,在我分析的数百家公司中,比亚迪是唯一一家把港澳台地区并入国内业务的公司,这可能是想体现其爱国的做法,其实其他公司并非不爱国,只是港澳台地区的业务模式和其他境外业务比较接近,所以才放在一起,谁的做法对?我不想评价。
从分产品和地区的毛利率对比来看,汽车及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是下降的,但仍然高达17.4%,而其手机部件和组装的业务毛利率下降至了7.6%,这再次看出,其分拆该业务的必要性。其境外业务的毛利率较低,但考虑到出口退税之类的影响,7%的水平,也不是太低。
比亚迪增长最快的并非汽车及相关业务,在三大核心业务中反而是最低的,主要的增长也是在国内。看来打开国际市场仍然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国际市场上也可以和特斯拉等一较高下,估计马斯克就不会那样坏笑了。
来看其成本费用构成和占营收比的情况,虽然年的营业总成本占营收比和年是一样的,但结构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时的毛利率高达16.3%,营业成本(销售成本)只占83.7%,而期间费用等占比较高;而年明显就是发挥出来了规模效应,营业成本(销售成本)占到87%的情况下,仍然维持着总成本和年一致的水平。但不可避免的还是高于年。
期间费用等占比下降明显,合计下降了2.9个百分点,主要是财务费用下降最多,但我们看到其研发费用的占比也在下降,好在金额上还是略有增长的。
只有营业成本和“税金及附加”的增长是超过营收的,其他都相对要慢一些,看来降低成本还是比亚迪下一步也要去努力做好的工作,虽然其本来就比较擅长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现在其对手可是不按套路出牌的特斯拉,以前的很多优势可能要重新评估并改进了。
我多年前就预测,比亚迪可能是纯电车转型后国内的一线品牌,现在看来有这种趋势。但是可能是受前些年各方面受到的排挤,其现在选择的某些营销宣传方式,又让我感到了一丝不安。我还是认为认真做好产品,不要和其他无关的一些东西去捆绑,可能更有利于其持续发展。抛开这个问题,其仍然有成本较高等现实问题,希望其后续都能顺利解决吧!
#比亚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