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将钠离子电池装上汽车的公司。
文丨李梓楠
编辑丨程曼祺
《晚点Auto》独家获悉,比亚迪计划于年二季度量产钠离子电池,搭载于秦EV、海豚及新车型海鸥中。比亚迪旗下动力电池公司弗迪电池承担钠离子电池的研发、量产任务,目前钠离子电池处于样品验证阶段。
比亚迪秦EV和海豚均是10万-15万元的纯电车型,今年1月-10月两款车分别卖出2.63万和15.21万辆。
据《晚点Auto》了解,比亚迪明年推出的海鸥是一款8万-10万元的A0级小型轿车。A0级轿车即前轮到后轮距离在2.2米-2.5米之间的轿车,如大众Polo等。
海鸥的推出,意味着比亚迪将加码10万元以下的电动车市场。年5月,比亚迪曾推出售价7.99万-9.99万的微型SUV元EV,不过年以来,元EV各版本已陆续停售。年8月,比亚迪开始销售8.98万-14.48万的A0级纯电小轿车e2。加上年与奔驰合资成立的腾势(售价在30万-50万元之间)和今年11月发布的豪华纯电品牌仰望(售价在80万-万元之间),比亚迪会覆盖智能电动车的各主要价格区间。
10万元以下的电动车市场的竞争会变得更激烈。这是中国销量最大的电动车细分市场,今年前10个月,10万元以下的电动车卖出.4万辆,占纯电车总销量的36.8%,其中五菱宏光MINIEV卖出30.3万辆。哪吒、零跑、长安等车企也在10万元以下有主销车型。
比亚迪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将钠离子电池装上汽车的公司。另一个有望实现这一成果的公司是宁德时代。它于年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今年三季度的财报会上,宁德时代称,计划明年量产钠离子电池:“已在与车企和储能公司开展合作,推动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落地。”不过宁德时代并未公布具体的量产时间和合作车企。
据《晚点Auto》了解,秦EV、海豚及新车型海鸥中,只会有部分配置、型号搭载钠离子电池。
比亚迪否认了上述有关钠离子电池的信息。
比亚迪的钠离子电池上车计划相对激进
钠离子电池是近年重新兴起的一条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其主要材料不再是锂,能降低动力电池对锂资源的依赖。全球探明的钠资源储量是锂资源的倍。因供应短缺,年底以来,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从4万元/吨涨至60万元/吨。
与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成本更低,据钠离子电池生产商中科海钠测算,当超过GWh的大规模生产实现后,每生产1GWh钠离子电池的直接材料成本比磷酸铁锂电池低30%-40%。它的劣势则是能量密度更低,同重量的钠离子电池的续航里程更短,寿命也更短。
钠离子电池更适合用在海鸥这样的A0级小车上,它们追求更低的成本,而不是高续航。
据《晚点Auto》了解,比亚迪于今年三季度确定,要在明年二季度让钠离子电池上车,目前其钠离子电池处于A样品验证阶段。
动力电池从研发到上车需要经历实验室阶段,之后是A、B、C三个样品验证阶段,分别为单体电池验证、电池包验证和装车验证,最后是试生产阶段和量产阶段。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一个新电池走完ABC验证需要一年,进入试生产和量产阶段则可能很快,取决于产品和工艺的成熟度。在三个样品验证阶段,若任何一个环节的验证不及预期,则需要修改技术方案,回到出问题的环节重新测试。
考虑到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从未上车的新方案,它的研发和测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比亚迪此前并未透露它在研发钠离子电池,比亚迪制定的上车时间表——从A样到装车只有1年——节奏相对快,没留冗余,如有测试环节出现问题,钠离子电池的上车时间可能被推迟。
一位锂电投资人认为,即使比亚迪的技术验证顺利,也不会在明年大规模装车钠离子电池:“比亚迪明年大概率只能实现钠离子电池小规模上车,验证一下市场的接受度。”
钠电池长期比锂电池便宜,前提是产能够大
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电池的最主要优势是成本更低和资源不受限制。成本优势需要大规模生产才能发挥。
据东方财富旗下研究机构Choice的数据,钠离子电池目前每Wh的生产成本约0.9元,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当,没有明显成本优势,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更低、续航更短。
一位电池材料供应商测算,当钠离子电池形成50GWh/年的产能后,每Wh成本会降至0.4元-0.5元。
钠离子电池扩大产能的有利因素是,它可以高度复用锂电池的现有生产工艺。锂电池生产包括制浆、涂布、卷绕/叠片、化成等20多个工序。一位动力电池公司高管告诉《晚点Auto》,钠离子电池除了铜箔涂布环节,即把正负极材料涂在铜箔上的环节外,其它工序基本和锂电池一致。
制约钠离子电池扩产的主要因素是上游的材料供应链。
锂电池的上游材料包括锂化合物制成的正极材料、电解液,石墨制成的负极材料,集流体、隔膜等。集流体、膈膜具有通用性,钠离子电池也能用锂电池的膈膜和集流体,它也可以用更便宜的铝箔当集流体。但钠离子电池所用的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都与锂电池不同,需建立新的供应链。
“与产能转换相比,供应链的切换更耗时间。”上述动力电池高管说,他认为钠离子电池3年内都不会达到10GWh/年(对应约15万辆汽车)的装车量。
宁德时代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中表示,它们会在年前初步形成钠离子电池的稳定供应链。比亚迪未公开披露过钠离子电池供应链的布局进展或计划。
今年7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共同的正极材料供应商容百科技宣布将在年上半年建成3.6万吨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对应约10GWh电池。
钠离子可能不会成为汽车电池的主流方案,储能是更大的机会
钠离子电池肩负了电池产业链对供应链安全和更低成本的渴望,但它不一定是汽车电池的主流解决方案。
钠离子电池不是一项新技术。法国电池公司ARMAND在年代提出了钠离子电池技术,因研发不顺且锂离子电池在年被索尼商业化,钠离子电池一度被搁置。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兴起,和各国转向清洁能源,风电、光电都对储能有巨大需求,锂电池用量攀升,而锂资源又相对集中和有限,人们开始重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