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比亚迪营收为.61亿元,同比增长96.2%,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增长.86%;吉利汽车营收为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8.5%;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0.69%,归母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22.9%。
年1-2月中国汽车销量排行
从综合财务报告来看,中国的民营汽车企业排名前三的表现可以说是胜败不均。比亚迪的财务状况最为积极,其营收超过了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的总和,且一年的盈利甚至相当于比亚迪前五年总和。此外,比亚迪的销售量也名列前茅。
然而,另外两家企业的情况就不尽如人意了。尽管吉利的营收和销售量高于长城,但该公司的净利润远远落后,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境。长城虽然整体毛利率高于比亚迪和吉利,但却是唯一一家销售额出现骤减的汽车企业。
比亚迪是民营造车三强中最赚钱的公司。与吉利和长城相比,在年其全年营收已经达到了4千亿元,超过了一千多亿元的营收。相较于年的营收亿元,其实现了翻倍增长。
比亚迪全年营收主要分为汽车相关业务和手机相关业务。汽车相关业务收入高达亿元,占总营收的76.6%,同比增速为.78%。另一盈利板块是手机相关业务收入为亿元,占总营收的23.3%,同比增长14.30%。考虑毛利率,比亚迪汽车销售毛利率达到了20.39%,逐渐接近特斯拉的26.2%,而比亚迪在手机平板组装代工业务的毛利率只有6.1%。
究其原因,比亚迪利润的狂飙与其产品向新能源转型密切相关。自年3月起停产燃油车后,比亚迪也没有了左右手互搏的风险,专心致志搞新能源车,实现了改头换面。
据媒体报道,年新能源车万辆的销量为比亚迪送来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也带来了亿元营收,在年新能源车亿元营收的基础上增长了两倍多,新能源车对的收入贡献,也从40%提升至66%。
与比亚迪相比,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表现低调。吉利汽车总营收为近亿元,增长率约为46%,远高于年的亿元。吉利汽车的销量为万辆汽车,同比增长7.9%,其中新能源车占比仅为32.87万辆。
虽然从整体情况来看,吉利汽车的成绩仍然不错,但实际上,吉利已经处于危机中。吉利是这三家车企中唯一毛利率下降的车企,整体毛利率仅为14%,同比下降了3%。这也是近五年来吉利汽车毛利率达到最低点的结果。
总体而言,年吉利汽车业绩表现呈现喜忧参半之势。一方面,营收规模、单车均价同比均有明显提升,尤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为最,这也证实了吉利汽车成功实现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的决策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巨额亏损,吉利汽车的利润表现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点是吉利汽车不可回避的痛点。此外,与老对手比亚迪的业绩相比,吉利年表现的确不如人意。
长城汽车和吉利不同,销售情况恰恰相反。虽然长城汽车的整体毛利率为19.31%,同比增长了3%,高于比亚迪和吉利,但其销售量最低,且远低于前两年。官方数据显示,年,长城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下降了13.94%和17.11%,产生了库存过剩的问题。据统计,库存车数量达到了8.51万辆,同比增加了49.73%。
综合来看,长城汽车的销售颓势已经很明显。这可能是因为长城汽车产品竞争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尽管营收、利润和整体毛利率都有所增长,但销售量下滑也说明了长城汽车市场份额正在降低,逐渐落后于其他车企。
魏牌是长城汽车旗下的豪华SUV品牌,近年来销售表现不佳。根据官方数据,从年至年,魏牌售出量逐年下降,分别为13.9万辆、10万辆、7.9万辆和5.8万辆;年则仅售出辆,同比下降了37.66%。此外,长城广受赞誉的DHT混联技术也在目前引发了一定争议。
长城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的预判和方向规划存在失误,此外还出现了价格定位上的问题。长城曾将10万级别的高性价比欧拉白猫和黑猫两款车型下架,采取售价更高的芭蕾猫和朋克猫作为主推车型,以期挑战比亚迪、零跑、小鹏等主流市场竞争对手,但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同时,高端品牌沙龙机甲龙也被边缘化。在新能源品牌未能形成优势时,长城过早地放弃低端车型,转向高端市场,这导致魏牌改变了之前以硬派越野SUV为主打的定位,全面发力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然而,无论是技术或品牌层面,长城都缺乏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当下新能源主流厂商竞争的实力。
总的来看,长城汽车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共存的时代里出现了一系列失误,包括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定位与方向探索、品牌命名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长城的燃油车销量下滑,高端车型未受市场青睐,电动车的定位和方向探索不够成功,品牌命名随意,SUV市场竞争激烈,而轿车市场则几乎没有进入。这些原因导致了长城目前的困境。要扭转现状,长城需要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