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换车的朋友,绝对绕不开“比亚迪”这个国产品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井喷式”的销量,不得不让原本打算选购燃油车的消费者迟疑了,得益于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拿买燃油车的钱可以选购一台同级别比亚迪混动车型,这已经不是“做选择题”这么简单了,已经完全成为了“开卷考试”。
不过比亚迪并没有躺在DM-i技术上“睡大觉”,近日比亚迪发布的纯电运动轿车“海豹”,又出黑科技了。
“海豹”搭载了全新的CTB电池技术,号称是“玩转”电池的黑科技,那么比亚迪CTB电池技术到底有何先进之处呢?和当前主流的纯电车相比又有哪些优势呢?我们将从不同车型应用的电池技术来做对比。
我们所接触到的早期纯电车的电池包,一般是先将单个的电池(cell)组成小的模块(module),然后再配合隔断和加强件,把一个个模块组合起来集合成一个电池包(pack)安装在车的地盘(chassis)上,这样的设计被称为CMPC电池技术。
CMPC电池技术提升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和利用率,但缺点也非常的明显,那就是在有限的电池包体积内,留给电池的空间并不多,在电池结构没有得到突破性进展之前,想要提升续航只能不断的加大电池包的容积,于是年宁德时代研发的CTP高集成动力电池(celltopack)技术出现了。
CTP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至电池包,由于省去了模组组装环节,CTP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高了15%-20%、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减少40%、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可达到Wh/kg以上,经过年的小规模试用,年已经在Model3、ModelY、小鹏P7、蔚来ES6、汉EV等高性能爆款新能源汽车上成熟应用。
不得不说特斯拉的研发能力确实顶尖,在CTP技术还没成“气候”的时候,年9月特斯拉在电池日上发布了电芯、CTC技术和一体化压铸技术,并宣布其柏林工厂将采用CTC技术生产ModelY,一举将电池技术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所谓的CTC技术(celltochassis),就是在CTP技术上做进一步简化,直接取消了电池包的概念,将电池直接与汽车地盘结合在一起,实现更高程度的集成化,特斯拉在介绍中甚至将座椅安装在了底盘电池的上保护盖上。
实际上,比亚迪CTB技术(celltobody)和CTC技术属于同一个设计理念,那就是电池直接与车底盘融合,只不过CTB是将电池集成到了车身上,而CTC是将电池集成到了车的底盘上,乍一看,车的地盘也是车身的一部分,看上去CTB技术和CTC技术没有太大的差别,事实上大方向是一致的,细微的差距也是存在的。
比亚迪的CTB技术,电池的上保护盖直接与车身的下底板合为一体,电池的下保护盖充当了车身的下底板,从CTP技术的电池三明治结构,升级为CTB技术的整车三明治结构,电池一改原本需要层层保护的地位,成为了车辆本身可以承受外力的结构件,再看CTC技术,电池依然摆脱不了车辆底盘的保护,并不能成为车身受力的一部分。
在“海豹”的发布会上,高强度电池组在经受重达50吨的卡车碾压后,无冒烟、不起火,电芯仍处于安全状态,再次装车后车辆仍可正常行驶,充分证明电池组系统超高强度。
搭载了CTB技术的“海豹”,电池可以作为传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并吸收能量,这让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了近%,可以轻松突破N·m/°,达到了百万级燃油豪华车的门槛,而对比国内首款应用CTC技术的零跑C01车型,整车扭转刚度提升25%,差距非常明显。
零跑C01应用的CTC技术,取消了电池上保护盖
并且,CTB技术可以让“海豹”更换电池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底盘上直接拆卸电池就能实现电池的更换,而CTC技术仍然是要从整车开始拆除的,这也与比亚迪一贯宣传的“电池终身质保”政策相呼应。
从车身承受外力的能力和电池组更换的难易程度上来看,虽然CTB技术和CTC技术同出一脉,但哪种技术更先进一步答案已经非常明了。
搭载CTB技术的“海豹”,可以说在整车安全性已经完全将一众延续CTP技术的新能源车型以及国内首次应用CTC技术的零跑C01车型抛在了后面,再加上比亚迪独有的刀片电池,以及电池终身质保政策,可以说现阶段同价位纯电车可以抗衡的几乎没有。
当然,国内市场新能源车系的技术更迭非常频繁,今天比亚迪“海豹”能独步同价位纯电车领域,或许明日有哪家推出技术更高的车型就能将其拉下神坛,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各大车企疯狂研发新技术是一件好事,毕竟受惠的最终还是消费者自己。
最后说句实在话,从消费者开始认可国产车开始,各大国产车企就已经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