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亚迪 >> 比亚迪类型 >> 正文 >> 正文

2年亏掉117亿国产纯电车企将面临退市

来源:比亚迪 时间:2024/12/18

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产生了突飞猛进的飞跃,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不断加深,环境恶化问题也成为了笼罩在人类社会上空的一团阴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逐渐成为发展主流。

新能源汽车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作为低碳环保的汽车产品,新能源汽车一直是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诞生了一批优秀的车企。北汽新能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曾经的王者,北汽新能源却在近两年来产生了亿的巨额亏损,即将面临退市,不禁令人唏嘘。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大发展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年开始进入到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政策的支持以及财政补贴,让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更加具有价格优势,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逐渐的开始拓宽。到了年,政策补贴开始后退,第二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万辆,迎来了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

到了年,面对疫情所造成的行业危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持续进行了下来。当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6万辆,相较于年,实现了产量的上升。

从销量数据情况来看,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5万辆,年上升到了.7万辆,年前前7个月的销量就达到了.8万辆。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比重超过了50%,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

截止到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万辆,市场渗透率从年的1.4%上升到了年8月份的17.8%。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不断上升,促进了这一市场的壮大,同时也诞生出一批优秀的车企。

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有上达到了13.4%,与特斯拉中国10.06%的份额成就一起成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的第一梯队。此外上汽、广汽、奇瑞、小鹏、蔚来、理想等同样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随着市场的持续扩大,稳固着自身的地位。

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难免会出现激烈的竞争,虽然汽车生产制造行业拥有更深的“护城河”,但也免不了这种竞争。作为曾经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王者,北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没落。

二、北汽新能源

根据北汽新能源主体公司北汽蓝谷的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在年的亏损额度高达64.82亿元,年的亏损额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仍然高达52.44亿元,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北汽蓝谷的合计亏损达到了亿,这也意味着北汽蓝谷即将面临退市。公司的市值也从高峰时期的亿跌落到如今的亿。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由于现阶段的激烈竞争,不少的车企随着品牌力量的不断增强,亏损也在持续之中。小鹏汽车年有44.83亿的亏损,理想有10.2亿的亏损,蔚来有4.17亿的亏损!行业的亏损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北汽新能源创立于年,是国内首家获得新能源汽车资质的车企,隶属于国企北汽集团。年开始生产纯电车型,并在当年拿下了纯电汽车的销量冠军。此后公司的纯电汽车销量年年攀升,年达到15.8万辆的高峰,并在年出现了首次销量回落,下降到了15.06万辆。

在这7年的时间里,北汽新能源的纯电车型销量一直保持着市场第一。风光无限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从年开始,公司的收益就严重依赖财政补贴和其它各项收入,到了年,公司的营收为52.72亿元,但经营产生的成本却高达.67亿元,上亿元的补助对于这样巨额的亏损来说,也难以挽救颓势。

年底,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会全面停止,可以预料到北汽新能源汽车的日子将会更加难熬。虽然政策的支持力度减弱,但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依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

年,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的长远发展目标,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这意味着未来的政策环境将对行业保持着持续的友好。今年2月份,俄乌战争引起了石油价格大涨,更是促使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蓬勃发展。

此次地缘冲突不管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停止下来,但成品油价格的上涨给消费者带来的阴影却已经从心理上改变了他们对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看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保持旺盛。

并且欧洲、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出了未来的“减排目标”,开始实行“绿色新政”。未来世界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攀升,也可以助力我国的自主品牌成长为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相较于主要产油国来说是稀缺的,我国每年的石油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普及,我国的碳排放量也将迎来下降,对于我国的环保事业来说,也是一个福音。

总结

北汽新能源汽车2年亏损亿,作为一家国产自主品牌车商,它曾经在年到年连续7年成为纯电汽车的国内销量冠军。如今却面临着退市的命运,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在政策补贴即将结束的当下,众多的新能源车企应该更加注重核心生产技术的开发,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