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是一家技术驱动的车企,是国内唯一自始至今、近20年来,都在新能源车领域不遗余力的车企,也是唯一几乎涉足新能源各个细分领域的车企。在它的手里诞生出DM-i技术,一点都不奇怪。不过,坊间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凡「国产」必怀疑,觉得比亚迪DM-i技术不过尔尔。
其实,在当今这个时代,任何技术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都并没有太多的秘诀可言。正如「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认真」。「诚实」和「认真」,说起来多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比亚迪的DM-i技术,从理论上来讲,就是串并联混动技术。用电省的时候就用电,用油省的时候就用油。要性能的时候,就油、电一起上。就这么简单。
简单是简单,但这毕竟是理论上的简单。要实现它,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首先说技术。
它相当于是把汽油动力总成、纯电动力总成融合到一辆车上。汽车前舱就那么大,你得把它结合到一起,还得确保轻量化,放进前舱里啊!所以,比亚迪花了很大力气,又是双电机集成,又是研发出了高度电气化的插混专用1.5L骁云高效率发动机,最后整合出一套先进的「EHS电混系统」。
硬件的难题解决了,还有软件上的难题。如何让车辆判断何时用电、何时用油,何时油、电一起上?如何让车辆尽量多用电、少用油?
传统的动力标定经验,都集中在发动机的喷油策略和变速箱换挡策略上。而现在则换成了喷油策略、油电切换策略以及电机、电池控制策略。标定,说白了就是经验与数据的积累。可以想象的是,除了从F3DM就开始搞混动、一直搞了十几年的比亚迪,其他车企还真不一定能搞出DM-i来。
其次是成本控制。
硬件和软件的技术都搞定了,还要面临一个更大的难题:如何把它量产出来,还得把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要知道,比亚迪秦PLUSDM-i的售价起价,不过10.58万。而丰田卡罗拉双擎E+,电机最大功率只有53kW,最大扭矩只有N.m(比亚迪秦PLUSDM-i的55Km版本分别是kW、N.m),它的电动机性能是秦PLUSDM-i的一半不到,但是售价已经20W+,几乎是它的两倍。
解析会现场分享的内容显示,「曾经有友商把DM-i车型拿回去研究,结果证明它们倒也能搞出来,但至少需要三年,而且成本就得16W+」。
比亚迪在产业战略集群上的优势,我在以往的相关文章或视频里,说过多次。比亚迪自己产发动机,自己产芯片,自己产三电,自己产很多零部件,整车成本就很容易控制。而99%的车企,除了发动机和车身自己造,其他全都是外部采购。
采购人家的,人家得挣钱吧?就以电池来说,现在主流电池厂商,纯电的活儿都忙不过来,会愿意接混动的小单子?要接也可以,设计得付钱,设备也得给分摊费,还得保证需求量。一番折腾下来,采购成本低不了。电池如此,其他同理。
技术有了,成本能控制住,这才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亏电油耗3.8L、续航公里以上的DM-i超级混动技术。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为什么比亚迪的股票蹭蹭涨,就是因为它确实戳到了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的真正痛点——我们普罗大众,希望有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和经济性,又希望它别有里程焦虑,价格还不能高高在上。而这些,比亚迪通过DM-i都给实现了。
在解析会上,比亚迪说,此前其DM技术已经进化到第三代,前三代是技术上的不断迭进,而接下来比亚迪在技术上将会横向发展,进行领域细分。DM-P主打性能,DM-i则主打经济性,并且,将会在这两条不同道路上不断进化。真是应了那句话——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呐!
总而言之,为什么DM-i能够省油,为什么是比亚迪做到了,我觉得这是其多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积累的必然结果。不能说在技术理论上,它有多么的先进,多么的高人一等。但毫无疑问的是,只有在比亚迪的麾下,这项混动技术才能够率先成为现实,走进千家万户。
比亚迪的牛AC,其实在这。
---------------如果你有选车、购车、日常用车、汽车行业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下方或后台留言,我们将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作者:Mr.GG编辑:大山审核:汪军艇原创不易,抄袭枪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