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比亚迪是汽车主机厂,是电池生产头部企业,是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商……其实,单纯从某一个角度看比亚迪,都是片面的。比亚迪,就是一个科技企业,一个创新型的科技企业。
年1月,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商"科睿唯安"发布《德温特—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上榜名单,评选基于四个维度:专利总量、专利授权成功率、全球性、影响力,并以此来跟踪各机构的创新活动。
中国大陆地区三家科技企业上榜,他们分别是华为、小米、比亚迪。
比亚迪作为科技企业的身份,得到了国际专业化评价机构的认可。
事实也确实如此:
众所周知,华为以5G专利数量见长,全球第一,占比高达15%;
小米在AI(人工智能)领域发力,其专利数量全球排名第11位,甚至超过华为;
比亚迪则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涵盖三电核心技术等在内的专利授权多达1.8万件,在《财富》杂志发布的年"改变世界的企业"榜单中,比亚迪位列第三。
甚至在一些细分类别,比亚迪仍然颇有建树。比如接下来要谈到的IGBT,年度,华为和比亚迪分别在"全球半导体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以44位和90位入驻百强榜单。
由此来看,比亚迪,以科技企业属性定位,含金量十足。
比亚迪半导体的资本局就是为IPO而来。
先看消息面:6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公告,比亚迪半导体引入小米、韩国SK、招银国际、联想集团、中心产业基金,中芯聚源、上汽产投、北汽产投、深圳华强、蓝海华腾、英威腾等30家战略投资者;从4月14日起,比亚迪公告宣布全资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重组并拟引入战略投资者起,仅仅42天,完成A轮融资,加上本次的A+轮融资之后,比亚迪半导体估值已经达到亿元,吸纳超过40家投资者。
这是比亚迪决定打破"垂直整合",将产业链变"闭合"为"开放"之后的第二次大手笔运作。至于第一次,当然是"刀片电池",其一经正式发布,比亚迪即可表示:向全产业链开放、共享。
是车规级IGBT国内最大的生产商,比亚迪半导体这一身份成为如此吸金的理由。IGBT,这个仅仅只有指甲盖大小的"玩意儿"(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应用却极为广泛,从家电到飞机、舰船、电网等等各个电力电子行业。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IGBT作为电控单元的核心部件,其直接控制驱动系统直、交流电转换,决定电动车扭矩和最大输出功率等核心指标。
一台电动车大概需要使用80—颗IGBT芯片,占到整车成本的7%—10%,仅次于动力电池,仅以目前国内年产万辆新能源汽车来看,这将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市场。
援引中金资本《年半导体行业展望》:"在科创板及半导体国产化大潮的推动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成长为超1万亿元规模的投资赛道,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IGBT的需求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此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IGBT一直被英飞凌、富士电机等外资企业所垄断。直到比亚迪半导体崛起,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年,比亚迪半导体供应占有率为18%。就是这关键的18%,才让外资企业不可以为所欲为,才让自主车企被卡的脖子得以缓口气。
这一次,比亚迪半导体的资本局就是为IPO而来,比亚迪俨然以科技企业的姿态显出真身。
对于一个科技公司而言,技术变现能力越强,"护城河"才够宽,够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分析中美两国科技实力曾谈到:美国硅谷的科技研发能力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但是在金融资本主导下的美国缺少了像中国这样工业产业门类最齐整的"土壤",以及14亿人口的大市场。实验室成果,很难进入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如同一个在深山老林里闭关修炼的武林高手,功成出山,才发现没有了"江湖"。
作为中国的科技公司,比亚迪得之幸之。
比亚迪的发展以技术驱动为动力,敢于提前投入,甘于"寂寞",勇于试错,才成就技术是产品最强大的背书。因而,技术变现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能够得以实施和实现。
在产品市场,即形成差异化竞争。最强大的差异化竞争是"垄断化"的,如果不能实现"人无我有",那就应该是"人有我精";
在资本市场,即依靠技术产品规划的良好预期,实现外部资本的吸纳和扩容。以此形成"反哺",加大技术研发的再投入,或者加速技术市场化落地。
当单纯的产品红利逐渐弱化时,就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技术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项。特别是对于一个科技公司而言,技术变现能力越强,企业竞争力才越强,企业的"护城河"才够宽,够深。
比亚迪"黄金产业链"的胜利。
比亚迪有两大核心技术,除了上述的IGBT之外,另一个就是DM双模技术。
因为比亚迪的DM双模技术,才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中、日、德三大混动技术流派。日系以丰田的THS技术为代表,德系以大众的单电机双离合为代表,而中国则以比亚迪DM双模为代表。
年,比亚迪结束了为期三年的内部调整期。比亚迪汽车的发展由之前以销售为主导回归到以产品和品质为主导的道路上。
亟需"二次腾飞"的比亚迪,果断采用"加速技术变现",来兑现了对市场的承诺。
"2.0版本DM双模技术"因此得以批量性投入应用。以"秦"为先,"唐"在次,此后90%以上的比亚迪混动汽车都采用了双模技术。比亚迪也因此开启了"黄金五年"(—)模式,如今,比亚迪的DM双模技术也发展到3.0版本,领先行业岂止一个身位。
比亚迪的第一次"加速技术变现",就这样以产品市场为重心,以绝对优势化的技术为支撑,不显山露水,把自己调拨到了"以产品和品质为主导"的频道。
这是比亚迪"黄金产业链"的胜利。
比亚迪依托闭合的产业链,以高度垂直的整合模式,可将成本降低至普通电子制造企业的80%,开发周期缩短到欧美企业的1/3。除轮胎、玻璃、钢板之外,比亚迪几乎自产所有的汽车零部件。
这样做,优点明显:特别是在内燃机时代,因为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的加持,产品竞争力不言而喻。所以,一定会从市场分得"蛋糕"。
但是,一旦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机械部分的竞争将被淡化和转移,软件,以及与软件有关的硬件之间的竞争才是"主战场"。
如同智能手机来临时代,封闭的诺基亚倒下了,开放的安卓却活得风生水起。
比亚迪第二次"加速技术变现"来了,特点尤其明显。
年,王传福就公开表示:中国人做生意就像庙会一样,一定要成行成市,轿子要四个人抬,光一个人抬不起轿子,要共同做大市场。
话音未落,年"开放"开始成为新能源汽车圈的流行词汇:平台开放、生态开放、供应链开放。
在革别人的命之前,比亚迪先革了自己的命。
比亚迪第二次"加速技术变现"来了,特点尤其明显:
一方面是"开放"是总纲:这一次,显然是IGBT,比亚迪的另一大核心技术成为主角。但IGBT仅仅是"启幕人",包括动力电池单元,纯电动E平台,甚至包括Dilink智能网联系统,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一系列软硬件技术,都在开放共享之列;
另一方面是既涉及资本市场,也涉及产品市场:当IGBT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时,不要忘记,比亚迪汉是比亚迪技术的集大成者。比亚迪将材料创新、电池技术创新、系统创新、设计创新等几乎可以实现量产的技术都运用到比亚迪汉的身上。比亚迪汉就是比亚迪在产品市场的一次"加速技术变现"。
第三点是既有走出去,也有拿进来:在"开放"总纲的领导下,走出去和拿进来都成为理所当然。华为海思作为产品出口方,已与比亚迪签订合同,华为麒麟A芯片成为首款汽车数字座舱应用落地产品。从业务对口的角度看,出口方应该是华为智能汽车BU,而非芯片公司华为海思。事实上,比亚迪除了芯片、5G模组、HICAR投屏方案之外,并没有选择华飞汽车数字化解决的全套方案。比亚迪的"拿来主义"非常具有针对性。这是更高级的"技术变现"方式,借助外力,让自己的产品优势更加凸显;
最后一点是资本搭台,技术唱戏:IGBT吸引了包括小米在内的众多科技公司。以小米为例,与比亚迪的这次合作,始于IGBT资本市场,可能成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的全套解决方案。要知道,小米一直有一颗成就自动驾驶的心。并曾经为此做出了海量投入。比亚迪的Dipilot,就是一个集智能、安全、个性化一体的驾驶辅助系统。这给了比亚迪和小米未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写在最后:
市场从增量变为存量也罢,特斯拉是否真的能够从鲶鱼变为巨鳄也罢,只要比亚迪选择从闭合走向开放,久违的技术将爆发出无限能量。
仅仅一个月时间,比亚迪可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口罩生产商,从简单的口罩到复杂的IGBT,这就是比亚迪的产业能力。刚刚,比亚迪电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了民用非载人无人机,以及航拍设备等。比亚迪的产品还要"上天"。
对于比亚迪而言,技术过剩的时代结束了。有人预测比亚迪未来十年,将完成大爆发,营收破万亿(年亿元)。
如果预测成真,那何尝不是属于比亚迪自己的"BuildYourDream"(成就你的梦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6.html